论修行与邪正

论修行与邪正




天地有阴阳之气,世间有正邪之分。于人而言,亦有正邪之分。正与邪,两种能量而已,其二者互为克耗,然后吉凶祸福随之而生。正胜邪则顺,顺则运畅;邪胜正则逆,逆则势阻。由此观之,有道者扶正以祛邪气,而所遇顺遂,体魄健而神魂全;俗夫任邪而恣欲,而所行滞碍,正气衰而命运舛。悲夫!

修道者,养道气而已矣,而与道合真,精不泄而神内守,真气行而坎离交。何以行之?以无为有,以虚为实,然后知葆真全性之道。是故,古之真人,服气以养神,坐忘以守真,然后可以通六合之外,遨游天地之间。其形不动,其神不伤,是能谴其欲也。有是观之,则邪不干正而神全,欲不乱心而精固,此修养之道也。


养正之道,在于却邪。邪者,乱心之物。老君曰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。”五者,众也。色众则惑目,音众则累耳,味众则怵口,乐众则失心。心失则不足以制欲,欲不制则神魂荡,神魂荡则伤身,身伤则病邪作,病邪作则阴阳逆,阴阳逆则运多乖。是故,古之真人善养正,其神至纯而阴邪不生,是为全真。

气有阴阳,性有邪正。阳气生于外,而阴气发于内。何谓生于外?阳气者,源于太虚,虚者,无也,道也,故阳气厚重则神气足。何以足?无为以足。阴气生于内,是得五谷之气。人之生也重形体,故人不得不食而阴气不得不生。人有身而累神,身没而神不存。二者无可离,形神不可分。是故,修道者,炼精以化气,炼气以化身,炼神以还虚,此可以合道。由是观之,辟谷不食者,以谴其阴而正其阳,阳至纯然后可以坐化。


修行者,必当制欲。欲多起于虚妄,欲得己所未得,有其所未有,目之所见、耳之所闻、心之所想,皆修行之所禁。故老君曰:“塞其兑,闭其门。”使妄念不动,机心不生,以不得为得,以不有为有,则外相不入、内相不出,虚极而静生,静生而神至,然后与道合真。既合于道,则无生无灭,无我无形,非至人不能为之。

是故,古之修道者,入山林以绝耳目,闭门户以全神。炼气于山野者,其功至而成仙;焚修于红尘者,其德广而成神。仙与道游,神与世争。逍遥者,仙也;施德者,神也。焚夫所祷叩者,神也;道士所慕者,仙也。故广修德可以积福,其神不离俗世;绝嗜欲可以修仙,其神不落凡尘。此修行之所本,善修者可以飞升而仙,善行者可以德济万民。世人所修者,德而已矣;禁欲而积德,可以全生保命,可以培福延寿。或曰,寿高者,仙矣,然不可以不死。彭祖寿八百载,亦不免于死。是故,仙者不死,死者非仙。


所谓性者,德之类也。德者,得也。老君曰:“道生之,德蓄之,物形之,势成之。”是故,人之生也有善恶,是以异于禽兽。禽兽同类相食者,性也,而不以善恶类之。人之同类相残者,恶也,而世人多以怨报怨,以德报德,然后善恶分,以怨报怨者邪,以德报德者正,以德报怨者神,以怨报德者妖。神者,天地之正气所聚,妖者,天地之邪气所积。故天地之间,阴阳判而邪正分,善恶别而吉凶生。是故,天地之间,邪不与正立,恶不与善成。

心者,虚室也,太极也。内有阴阳、正邪、善恶。意生于心,而意亦有善恶邪正。善念生则恶意藏,恶念不守则善遁形。善生,然后言善行善而凶厄不至;恶起,然后乖戾不逊而福禄不来。感应篇所论,其虚言哉!是故,善摄生者,清心而寡欲,去欲而全其性命。善积德者,慈心而善物,不求多福而福至,不强避祸而祸远。

呜呼!人之所宝者,物也;神之所宝者,德也;仙之所宝者,道也。是故修行者不宝人之所宝,而独贵神仙,斯道至矣。

评论